
路見不平一聲吼——陳兵同志先進事跡
題記:
路見“不平”一聲吼
腰板挺直、聲音洪亮,陳兵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像軍人。“1982年高中畢業就參了軍,在部隊整整呆了10年。”陳兵爽快地解開了記者的疑問。“這個兵可不是白當的。”談起當年的英勇行為,陳兵笑稱:“我那幾下子全是在部隊里練就的。”
深夜,他一把揪住嫌疑人
“那件事發生在
那一天,陳兵去看望從南京回家探親的姨媽、姨夫。“家長里短,雞毛蒜皮,不一會兒就過了11點。”陳兵說。當陳兵告別姨媽、姨夫從長江新村里出來時,小區里已是一片安靜。陳永兵的家在彩臣二村。路上行人稀少,陳兵騎著摩托車匆匆穿過長江路,進入幸福二村,插小路想早點趕回家。11點30分左右,路過幸福二村南側花園小賓館時,一個人突然從花園路飛速地轉入小區里。
“這人不對勁。”陳永兵的腦子一閃。他立即停下摩托車,往邊上一靠,人站到了靠路邊的黑影處。當那人路過時,說時遲那時快,陳永兵迅捷出手,從后面一下把那人的領子拎了出來,頓時一張滿是驚恐的臉轉了過來。“戴副眼鏡,清清瘦瘦,一副學生模樣。”陳永兵回憶道,“當時,這個人給我的感覺跟我兒子差不了多,不過二十來歲。”
“叔叔,放過我。”那個年輕人用本地口音討饒道。“這么晚,干什么。”陳永兵責問道。那人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
就在陳永兵考慮放不放開這個年輕人時,又有一個人從路口飛奔過來,一邊跑一邊大聲喊:“抓住他,抓住他。”走近后,陳永兵發現這個人身著普通服裝,手拎一根橡皮棍。該人氣喘吁吁地告訴陳永兵,他是聯防隊員。在人民路花園路口,他和一名同事與這名年輕人相遇。當他們準備檢查年輕人隨身攜帶的帆布包時,年輕人撒腿就跑。于是,他們一路追來。
“那另一名聯隊隊員呢?”由于這名自稱聯防隊員的中年人拿不出證明身份的證件,陳永兵開始盤問。“他逃跑時把一個包扔到了公園路旁邊的一個花壇里,我的同事去找了。”接近12點時,另外一名聯防隊員手拎一只帆布包也趕了過來。
翌日,嫌疑人竟然涉及命案
因為兩人都是便衣,陳永兵不放心,進一步了解情況。兩名聯防隊員告訴陳永兵,他們是市公安局匯龍分局第一警務區的。陳永兵核實了警備區負責人的名字以及辦公地點等資料后,證實了兩人聯防隊員的身份。
陳永兵又與兩名聯防隊員檢查了帆布包,結果發現包內有鉗子、起子,以及刀等工具。“估計是個小偷。”陳永兵再次顯現了軍人本色,他把這名年輕人的皮帶抽掉后,把年輕人移交給了兩名聯防隊員。隨后,他就重新騎上摩托車回家。
第二天,當第一警務區相關負責人向陳永兵核實前一天晚上的相關情況時,告知他,這名年輕人家住海復鎮,涉及不久前在海門市發生的一起命案。
“我當時以為,只是抓了一個小偷,所以沒在意。”陳永兵說,“知道可能是殺人犯后,我激動了好長一段時間。”
經警方審訊后,案情終于水落石出。被抓獲的年輕人名叫陸佩華。當年的
“后來,公安局熟人告訴我,要不是那晚我警覺性高,這起案件告破概率非常低。”說起當年,陳永兵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當兵的,敢出手時就出手
這起“偶爾”事件,讓老陳一下子成了英雄。而老陳卻不以為然,他說:“當兵人,就喜歡管閑事。這事算是撞上了。”
生活中,老陳只要路見“不平”,總是及時出手。今年7月的一天,陳永兵和同事從南京回家駕車回啟。10點左右,途經沿江高速常州地段,只見一輛轎車倒扣在路旁。一位同事說:“喲,又發生車禍了。”而就在車子與事故現場“擦肩而過”時,陳永兵敏銳地發現,倒扣車子的駕駛室內似乎有東西閃動。“不好,駕駛室內還有人。”陳永兵立即讓司機停下車,他連忙奔向出事車子。
果不其然,駕駛員和一名乘客都被困在車里。在陳永兵和同事的幫助下,兩人終于“逃出”了車子。見兩人并無大礙,陳永兵幫忙報警后,才重新上車返程。
部隊時,陳永兵也是出了名的“愛管閑事”。1988年5月的一天,當時,老陳還在上海某部服役。一次,他開著通道車出勤,途經上鋼一廠。這時,廠里的一名工人從門口出來穿越馬路,被路過的一輛車子撞倒,頓時躺在馬路上,鮮血直流。
老陳趕快上前查看。考慮到傷者受傷嚴重,陳永兵決定用自己駕駛的通道車送傷者去醫院。有眾人的幫助下,傷者被抬上車,老陳火速將其送往吳淞中心醫院救治。待傷者親人趕到醫院,老陳才悄然離開醫院。
這么多年來,你一直是如此熱心嗎?面對記者的提問,老陳堅定地說:“這是做人的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