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及時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啟東市食安辦于2023年7月13日至7月19日,向全市征集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意見建議,共回收調查問卷594份。現將群眾關心食品安全問題反饋報告如下:
一、調查問卷分析結果:
1.群眾最想抽檢的食品品種為肉及肉制品、蔬菜、水產品。
2.群眾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是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問題、農藥獸藥等殘留和食品原材料來源問題。
3.群眾最關心便利店、網絡訂餐、農貿市場等場所的食品安全。
4.群眾主要從網絡和手機途徑了解食品安全知識。
5.群眾認為政府部門需要加大依法嚴懲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提高企業誠信水平和從業人員素質。
6.群眾最想了解的是食品安全常識,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二、今年以來食品安全工作
1.加強源頭綜合治理。深入開展以畜禽類、蔬菜類、水產類為重點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規范養殖、種植行為,打擊使用禁用藥物和非法添加物、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問題。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嚴格落實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出與準入制度,農批中心全面推廣食用農產品“一票通”制度,目前,農批市場入場銷售者全部建檔,市場開辦方、入場銷售者主體信息錄入食品安全追溯系統100%。
2.落實“兩個責任”機制。精心謀劃、迅速行動,積極組織全市包保干部對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每季度常態開展全覆蓋包保督導工作,確保每季度督導率、問題整改率和平臺錄入率三個100%,在防范化解風險隱患、推動主體責任更好落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包保干部在督導過程中共發現問題1738個,均已整改完畢;全市食品安全員和食品安全總監配備實現100%,“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平臺錄入率均達到90%以上;督促企業自查整改主體責任落實問題600余個,責令限期改正5家,立案1起。
3.加大食品抽檢力度。上半年,全市圍繞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肉制品、調味品、節日熱銷食品等重點品種,對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學校及周邊等開展監督抽檢工作,共完成監督抽檢5234批次,合格5181批次,合格率98.99%,相較去年底,合格率同比上升0.76個百分點。不合格項目主要包括食用農產品農藥超標、食品添加劑不符合要求等。食品安全快速檢測16.6萬余批次,檢出疑似陽性結果204批次,停止銷售、下架、銷毀不合格食品及食用農產品800余公斤。加大對檢測不合格產品的查處力度,符合立案條件的不合格產品一律立案,上半年共立案29件,確保食品安全風險實現“閉環管理”。
4.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美團、餓了么兩家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代理商開展行政約談和行政指導,對平臺代理商負責人、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開展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要求商家規范網絡餐飲經營行為,督促平臺強化對入網餐飲服務單位資質、信息公示、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等信息的審查。上半年,兩平臺下線處理入網餐飲服務單位41家,規范整改201家;力推外賣封簽和笑臉公示。上半年,共1174家網絡餐飲實施了“食安封簽”,占全市網絡餐飲經營單位的比重約85%,平臺無償發放封簽13000張,完成1023家入網餐飲單位笑臉公示,占比約74%。
5.大力推廣智慧監管。依托“互聯網+明廚亮灶”信息化管理系統強化學校食堂和養老機構食堂食品安全動態管理,全市152家學校食堂、42家養老機構食堂全部納入“互聯網+明廚亮灶”。推進農批市場信息化追溯管理,嚴防嚴控食用農產品安全風險。推廣使用食品經營主體“碼上食安”,簡化執法人員檢查記錄流程,方便轄區消費者查閱監督,共同促進食品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目前,食品安全監管碼已在全市重點食品經營單位、重點商圈、學校食堂、養老機構食堂等試點應用。
6.推動社會共治共建。利用門戶網站、新聞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多種載體,提高食品安全宣傳的覆蓋面及針對性。開展“涉老”保健食品防騙科普宣傳3場次,發放宣傳圖冊100余份,對100多位消費者進行面對面宣傳,向公眾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暢通食品投訴舉報渠道,做好投訴舉報調查處理工作,認真核實和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向投訴舉報人反饋處理情況。對違法屬實的舉報及時按相關規定進行立案處理。
三、下一步工作
市食安辦將以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市跟蹤評價工作為契機,繼續通過各種途徑,開展食品安全問題征集活動,主動查擺問題、解決問題,補齊短板,拉高標桿,實現黨政同心、部門同心、上下同心,持續提升全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切實維護廣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啟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2023年8月7日